煤矿井下看不见的致命危险——危险气体!
发布时间:2025-07-11
浏览次数:6
作者:重庆菲亚洛
煤矿井下看不见的致命危险
无声杀手”——危险气体
在深邃黑暗的煤矿井下,除了塌方和渗水,还潜伏着一群看不见、摸不着却极度致命的威胁——危险气体。它们无色无味,或仅凭微弱气味难以察觉,能在极短时间内悄无声息地夺去矿工的生命,或是引发毁灭性的爆炸。这些气体是煤矿事故的主要元凶之一,统计表明,相当比例的重大事故都与它们密切相关。
接下来,我们就来认识这些“隐形杀手”,并了解如何运用科技和规范来抵御它们,守护井下安全。

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,主要来源包括矿井火灾、煤炭自燃和煤尘瓦斯爆炸。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,导致缺氧,严重时可致人死亡
煤矿井下最常见的有害气体,无色、无味、无毒,密度比空气小。俗称瓦斯,是易燃易爆气体,浓度在5.5%-16%之间遇明火可能爆炸,造成巨大破坏和二次爆炸风险。
低浓度有臭鸡蛋味,高浓度下会迅速致人昏迷或死亡,主要来自有机物腐烂、矿层水解等。

二氧化硫是无色气体,有强烈刺激性气味,易溶于水生成亚硫酸。在煤矿中,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井下火灾、爆破作业以及硫化矿物的氧化等。低浓度二氧化硫可刺激呼吸道,引起咳嗽、胸闷等症状,高浓度时会导致支气管炎、肺炎等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红褐色刺激性气体,溶于水生成腐蚀性硝酸。0.00025%浓度即可灼伤呼吸道,引发肺水肿。主要来源于爆破作业,通风不足时危害骤增。
无色、微毒、稍有酸味的气体,它不助燃,也不维持人的呼吸,它比空气重,常聚集在巷道的下方及通风不良DE尽头;
氢气是无色、无味、无毒的气体,密度远小于空气。在煤矿中,氢气主要来源于井下某些化学反应以及电解水等过程。氢气与空气混合达到 4%-75.6% 浓度时,遇火源会爆炸。

强大的通风系统。这就像井下的“呼吸系统”,通过源源不断的新鲜风流,将危险气体稀释并带走,严格控制它们在空气中的浓度不超标。确保工作区域有足够的风速和风量,尤其在爆破后必须进行足够时间的通风,彻底吹散有毒炮烟,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。
遍布井下的气体传感器网络,这些灵敏的“电子鼻”如同24小时不眠不休的哨兵,牢牢守在采煤工作面、回风巷道等关键位置。它们能实时监测甲烷、一氧化碳、氧气等多种气体的浓度。一旦超过标准,便会发出报警声,并及时切断电源,防止火花引爆瓦斯。
系统可将井下传感器数据进行汇总分析,既能实时报警,又能预测风险走势。系统可以自动采区应急措施,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。
强大的通风系统持续净化,精密的传感器时刻警惕,智能化的预警系统快速响应,加上个人防护装备和严格的安全规程,共同织就了一张井下安全的防护网。安全没有侥幸,防范胜于救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