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用传感器——问题案例分析
发布时间:2025-03-18
浏览次数:28
作者:重庆菲亚洛
【问题案例分析】
案例背景:
2024年12月28日,某煤矿1181(1)运顺巷道风门区域出现一起抽采计量系统通讯异常案例事件。该区域采用两套四芯电缆连接的抽采计量装置(每套含激光甲烷传感器及流量温度压力多参数传感器各1台),其中第二套系统的多参数传感器持续出现通讯中断现象。
故障根源:揪出“罪魁祸首”
经过排查,问题出在电缆线上:连接传感器的四芯电缆中,白绿两根通讯线在某处意外短接,导致信号传输时严重衰减,传感器“收不到清晰指令”,最终罢工。
处理过程:一步步拆解“破案”经过
1. 初判设备故障
①矿上首先怀疑传感器坏了,更换新设备后问题依旧。
②接着怀疑软件版本问题,将附近正常工作的传感器换过来,设备恢复了!但把换下的旧传感器装到另一处,又能正常使用。
→ 结论:传感器和分站都没问题,线路也看似正常?
2. 陷入僵局,重新排查
①更换分站接口、对调线路,问题反复出现。
→ 最终发现:问题线路的通讯线电阻值仅10欧(正常应超1万欧),确认是电缆内部短路!
3. 临时巧解:应急方案上线
①借用正常线路的电源;
②用红黑线替代故障的白绿线临时传输信号,快速恢复设备运行。
③由于故障线路被大量其他电缆捆绑且穿墙,无法立即更换,技术团队灵活调整:
最终解决方案:一锤定音
l 短期方案:通过线路改造临时解决问题,确保生产不中断。
l 长期计划:安排专人重新铺设新电缆,彻底消除隐患。
经验总结:线路问题排查
1. 工具准备:万用表、备用设备、匹配电阻(120欧)必带!
2. 排查步骤:
Ø 测电阻:断开设备,测电缆线两两间电阻,正常值应>1千欧(分站端)或>2万欧(设备端)。
Ø 分段排除:优先检查线路,再验证设备和分站,避免“瞎猜”。
3. 灵活思维:技术问题常藏细节,经验主义可能误导,数据实测才是硬道理!
上一篇:揭秘CAN通讯的革新力量——矿用传感器的“守护者”
下一篇:没有了!
本文标签: